361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287章 辅弼(廿九)关原还是安土?

第287章 辅弼(廿九)关原还是安土?(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到最后只剩一个问题:如果说东军方面的德川家康可以相信京华是支持他的,那么西军方面凭什么也敢相信呢?

道理很简单,甲斐姬告诉石田和毛利等人,明确说:“多少人都在两头下注,京华又为何不可?”众皆恍然。

是的,无论是这次的日本内战,还是原历史上的关原之战,实际上很多大名家都是两头下注。这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比如家中有两兄弟,那就一个去东军,一个去西军;有两父子也一样,父亲去了东军,那儿子就去西军。

听起来仿佛有点离谱,其实也是情理之中。各家大名混到如今都不容易,尤其不少大名还都是祖传的家业,前人们的智慧当然也要继承一点。在乱世中并非人人都能问鼎,更多的人都有一点底线思维:我起码不能把祖业玩没了。

再加上日本在宋朝时就有找宋朝赴日商人“渡种”的优良传统,因此现在的日本人并不会在文明上排斥汉人,反而很愿意与汉人通婚,并认为这能让自己的后代得到某种“提升”,在家族中不仅不会受到歧视,反而还会被高看一眼。

简单地说,此时日本人的心态,就有点后世某些被籽油皿煮洗脑洗傻了的人一样,对“中华”是以膜拜为主的。有人可能会问,那丰臣秀吉是怎么能发动壬辰倭乱并把目标定在取代大明的?

道理很简单:入关。也就是“夷狄入中华则中华之。”

正因为他们自己都只敢说自己是小中华,而又心心念念那个大中华,偏巧中华文明自己也说“夷狄入中华则中华之”,那岂不是妙哉——我打进中华之后,我就成了中华了啊!还有什么理想比这样的屌丝逆袭剧本更让他们心潮澎湃?

当然,这些东西大多属于此时日本人的潜意识心理,平时他们自己都未必会去琢磨,就像如今的甲斐姬:我都是高家的人了,我当然是要为夫家打算啊!再说,这样做对成田家也有极大的好处,我为什么不做?至于你说日本,得了吧,日本不过是小中华,我都大中华了,那小中华还有什么好眷念的?

甚至在她看来,说不定“大中华”本来就是可以把“小中华”囊括在内的一个概念。这就好比你是个县令,平时听知府的话当然没问题,可哪天巡抚来了,你听巡抚的话有问题吗?那更别说是皇帝来了。

甲斐姬具体做了什么呢?当然是推波助澜,两头支助,将双方都武装起来,使得双方都认为局势已经明显对自己有利,是时候与对方决一死战,逐鹿天下了。

甚至,为了平衡双方的实力,甲斐姬还在请示过高务实之后重新给“东西两军”分配了几个砝码人物。

比如,原历史上阴差阳错跑到西军一边的岛津家,这次由于岛津家早已是京华多年的贸易伙伴,全日本都知道他们的立场,所以也就提前站队了德川家康。

但是也有并不为外人熟知的,比如黑田家,他们并未表明过立场,这次就被甲斐姬安排去了西军——虽然他们在原历史上也属于西军,但主力并未去关原,这次却被安排去打决战。其余还有一些大名家,看似都有自己的立场,实际上是被甲斐姬奉命操纵的,就不一一例举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