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1章 恶魔崛起

五代十国往事 第1章 恶魔崛起(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再来看朱老师创办的“学校”:

校址:砀山县午沟里,露天敞篷阳光大教室(村头大树下);

师资力量:具有丰富科举考试经验(连续八年落榜)的全能型人才一人(校长兼讲师、教务处主任、保安、保洁……)

课程安排:五经(小学三年级以下课程);

收费标准:价格亲民(多少给点儿就行)。

以上,就是唐代的公立学校了,一般情况下,能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也基本出自于此,而且是以“六学二馆”为主,从州县学里飞出的金凤凰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除此之外,就是私人开办的学堂、私塾,或者“聚徒讲义”。这种私立教育机构嘛,招生条件宽松、学费低廉、师资力量稀松、升学率几乎为零……

具体到老朱家呢?朱温祖宗八辈儿是贫农,别说八辈儿了,再往上推八辈儿,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一直到了朱温的曾祖父这一代,终于下定决心,要知识改变命运。于是朱温的祖父朱信,就捧起了书本,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科举考试的不归路。

在三次科举不第之后,终于心灰意冷,为了养家糊口,只能一边“聚徒讲义”,一边激励着下一代,也就是朱温的父亲朱诚。

所以,“知识分子家庭”、“书香门第”这类词,最好少用在朱温身上。打人不打脸,骂人别揭短。

朱诚很有毅力,一连参加了八次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

在封建的农业社会,一个脱产或半脱产的劳动力,是全家人的经济负担。

八年了!

还别说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即便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还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某农民子弟高考落榜,连续复读若干年,在新一年的高考之前,父母对他说,咱家债台高筑,实在无力支撑,如果今年你还没考上的话,就必须回家务农了。然后该考生咬牙拼命,终于收到了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具体桥段可以参见电影《中国合伙人》。

为了维持生计,朱诚也不得不放弃科举考试,转而在乡里教书糊口,“以《五经》授乡里”,由此还收获了一个略带戏谑调侃的外号:朱五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