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富贵 > 第十四章 陌生的小苹

第十四章 陌生的小苹(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让宋九最不快乐的是北岸百姓的快乐,看着对岸各个滑轮组在组装,听着对岸百姓的欢呼,宋九心情那么郁闷。不提知识产权,最少也得奖励一个两千三千匹绢。

五百匹绢看起来不少,但手松一松,一年两年就能用光,而且于情于理,五百匹绢最少要分一半给姐夫。说宋九贪财也不算太冤枉,但宋九不会盲目地贪财。什么样的钱能拿,什么样的钱不能拿,他心中自有一杆秤。大大方方地索要两份百分之一股份,是因为独家技术。现在图纸让赵匡义索去,马上推广到河北,直到全国。没有技术优势,自己再拿这个分红,会有许多人不服气。于是将一百名代表聚集商议,自动提出退出这个股份。这叫识趣。

他提出来,一百人抱怨一通,但有什么办法,这次群殴规模太,朝廷这样处理不能说不对。河中有河中的想法,朝廷有朝廷的想法。不过宋九自己提出,其他人反而不好意思,加上宋九教学生,自己一度还掏腰包倒贴了一些钱帛,于是重写契书,保留了十人股份分红,与胡老大一样的分红。再加上河北也有了,意味着宋九收入锐减了八成。七姐夫更惨,他一无技术,二不能教学生,给了宋九面子,也只得到两人股份分红。

还好,不知道是朝中的大臣反对,或者夏收马上就要到了,或者人手未定落,一直未看到国子监派学子过来,而是从官府的作坊中调来二十几个工匠,一边学习,一边制造,同时还有让河北百姓自己选出来的几名工匠,一度还让宋九到河北亲自组织指导安装。

这样更好,术有专攻,这些工匠常年累月与各种器械打交道,稍一指拨,听不明白力学的原理,但能迅速听明白如何制造。若是国子监的学子来,那都是有功大臣的孩子,宋九是先生,不会害怕,但会将其他学子吓着,也未必能学好它。

“大王,那家的小娘子?”不过宋九看到赵匡义要发作,立马逃走,惹得站在两边的衙役一个个低头偷笑。

……

其实赵匡义给的钱也不少,五百匹绢,只要赵匡义不刻意赐劣制绢,最少六百多贯钱。

五代前几代都是胡扯的玩意,到了周威柴荣父子,才真正重视内政建设,柴荣上位后看到大批百姓出家,不能生产,一怒之下,将所有寺院拆掉,强行和尚尼姑成亲养儿育女,又将寺院佛像拆下来,融成铜钱。但到现在,宋朝仍不能说是真正恢复,包括新得的荆南湖南,人口才一百二十几万户,而非是后来的两千多万户。

宋朝经济在恢复,可远不及后来的经济规模,赵匡胤善待大臣,奖励丰厚,实际数字并不是想像的那么多,往后才渐渐改善。

朝廷这次有些疏忽,吊机价值不在吊机本身,真正的价值是在宋九所传授的那些力学原理上。不过谁会想到,论语才是王道!

宋九每月还能分到十几贯钱,显然不能让他满意,他手托着腮,在想着主意。

当然,物价也不同,现在物价同样便宜。

站在东京城最高长官的角度来考虑,这么庞大的团伙出现,又非是国家掌控的,确实加深两河百姓之间的矛盾,赵匡义这样做算是不错。

宋九这个起重吊机是根源,根源解决,矛盾也随之消失,朝廷以后也会受益。抛开宋九心中委屈不说,赵匡义处理事务能力通过这两件事就能略见一斑。

四月时光,小燕子还在河柳上飞来飞去。

淡淡的白光却从河水上腾腾而起,冬天的开封不会让人感到愉快,夏天的开封同样不会让人感到愉快,汴水、五丈河、蔡水、金水河,给开封带来发达的漕运,同样带来大量水蒸汽,导致天冷时地表更冷,天热时地表更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