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富贵 > 第二百三十三章 千古遗恨

第二百三十三章 千古遗恨(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些大兵听到赵匡胤将他们看得比太原城还重要,全部哭了,拜呼万岁。

宋九冷眼相观,他没有当真,因为有一人,张琼!

太常博士李光赞上书,国家贵静,天道恶盈,一大堆道理,实际就是四个字,以和为贵!

若真能以和为贵,南唐李煜不但每年送金子送银子,还劝刘鋹不要与宋朝为敌,这个和意还不足吗?但就是这篇札子,送到了赵匡胤手中。要知道何谓太常博士,也就是张燕二人担任的官职。这么多大佬的奏折,偏偏一个小小太常博士的奏折放在赵匡胤桌案上。

但还不是奇怪的,太常博士好歹也是国家官员,能说得过去。又来了一个札子。仅是绦州一个普通百姓的策略,叫薛化光。他的札子居然出现在赵匡胤手中。

但正是契丹人到来,本来已经绝望的北汉人终于鼓起勇气,继续顽强反抗。

刘继元不敢再派兵出城,原来以为赵赞是欺负的,没承想到不是。那一晚赵赞很凶残,杨业第一次袭击不仅丢了他的脸,还让他脚上挨了一箭,至今伤势愈,从儒帅化为恶魔,一口就咬走北汉一万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

出城是绝对没戏,可他们却有办法调戏赵匡胤。

赵匡胤从龙山下来,当天夜里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喊,北汉主降。

他立即披衣而起,赵普说大军输不起,赵匡胤未必赞同,主要兵力牵制在太原城下,若是太原城降,那性质又是两样的,留一部受降,大军出击,不提幽云十六州,至少能有十成把握击败耶律乌珍。

凡伐木,先去枝叶。後取根柢。今河东外有契丹之助,内有人户赋输,窃恐岁月间未能下,宜於太原北石岭山及河北界西山东静阳村、乐平镇、黄泽关、百井社各建城寨,扼契丹援兵;起其部内人户于西京、襄邓唐汝州,给闲田使自耕种,绝其供馈。如此,不数年间,自可平定。

赵匡胤采纳了一半。

既然撤军。又怎么能在石岭山等处建城寨,那就是孤城,南有太原,北有契丹,不是筑城寨,而是送死的。采纳的就是迁民。将太原等地一万多户百姓给粮食,迁于河南山东等各州县。但这一招也很毒辣,也许放在宋朝一万多户还不能怎样,宋九那个河洲七弄八弄的。以后也有一万多户。但在北汉那可是致命的,这一迁,导致北汉户数只有三万来户。

三万来户做什么,还能做一向横向比较。陈洪进只有漳泉二州,最后投降时还有十五万多户。宋朝现在人口不算多,可超过三万户的大州最少有三十个以上。也就是若大的一个国家还没有宋朝一个上州人口多。但这么一点人口必须要养活三万大军……

他再听,果然城头上有人在喊,立即吩咐打开营门,准备受降仪式。

半夜三更的,宋军中营因为受降闹得鸡犬不宁,只有一人清醒,赵璲怀疑地说了一句,陛下,自古受降如受敌,半夜三更受降,恐不那么正规吧。

一盆冷水浇下来。

赵匡胤还抱着侥幸心理派人去问,果然没有消息传来。

调戏让所有宋兵愤怒了,第二天,宋军发起猛攻,还是南城门,结果一样,主攻大将李怀忠愤愤然地进攻,奄奄一息地抬回,差一点毙命,余部又被城头上的北汉人用箭射回。他的好朋友赵延翰急了,率领诸班卫士叩头,愿先登急击,这时候叩头礼只针对父母的,那怕是皇上也享受不到这种大礼。赵匡胤说道:“汝曹皆我训练,无不以一当百,我们休戚相关,我宁不愿意得到太原,也不愿意你们送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