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美味关系 > 608,王大娘的行头

608,王大娘的行头(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他们的社交圈子,在这里,他们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可以找到欣赏不同于工作时的同事,不同于家里的亲戚,也不同于邻里的相处,儿时的伙伴与同学。

王大娘也是一名铁杆的秧歌爱好者,用王大爷的话形容就是,这老太太,饭可以不吃,老头子可以不要,秧歌必须得扭。

作为一名铁杆秧歌爱好者,王大娘也有一套自制的行头,颜色鲜亮的艳粉色的衣服,下面系着白色的裙子,腰里束着红绸带,头上有头套,挽着高髻,插着自己diy的珠花,后面还垂着长长的大辫子,脚下还有粉红色的软绑鞋,没绣花,因为不会。

王大爷对老伴这副扮相的形容是,晚上乍一看到都敢认,跟老妖婆似的。

话是这么说,可老头依然天天拎着马扎陪着老伴去小广场,老太太扭秧歌,老头就在附近下棋。扭完了,下完了,老俩口还时常在小摊上吃点宵夜,喝点小酒,一路晃晃悠悠的相伴着把家还。

还一类人是蹭曲子的,即人家在圈里扭的,哪怕是一身白板光杆装,连最基本的手帕和扇子都木有的,也是交齐了鼓乐师傅们的辛苦费的。而在圈外头跟着扭的,是一分都木有交的,倒也不都是觉得差那几个钱,有些人是觉得自己扭得不好看,上不得台面,就躲在广场边冷清的角落里以锻炼身体为目的跟着扭,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叫“扭不好,瞎扭”。

这些扭大秧歌的老头老太太们每天准时准点的开扭,除了下雨下大雪以及春节元旦会被迫休息,否则下个中雪的都拦不住他们。

之所以如此热衷,原因也有几个方面,第一自然是为了锻炼身体。这位大爷大妈们也不是一口气扭上几个小时不拉倒,而扭上半个小时就要中场休息一下,锣鼓师傅们也要歇歇气,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肯定是没年青人的劲头了。

但是以大秧歌那种节奏和运动量,半个小时下来,也足够这些老头老太太一呛了,没练过的,一般还真坚持不下来,扭过二十分钟左右,就有一些挺不下去的大爷大妈们渐渐掉队。长年这么扭下来,用王大娘的话说就是别的不说,身上这些零件就跟上了油似的,不锈了,灵活多了。

但又是弄服装,弄假发,弄绢花,弄首饰,此外还要画妆,显然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如果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连扇子和手帕都可以省了。

因着李彩凤的关系,与王大爷和王大娘真正熟悉起来以后,安然总是喜欢在做宵夜的时候,约摸着时间差不多,便扒着厨房的窗子看着老两口从远处相携着慢慢归来的身影,那画面有一种让人难忘和感动的,最生活的平淡温馨世俗幸福。

自从迷上了旧物改造,并且有了几件成功的作品之后,王大娘就开始不再满意自己那一身原本还挺喜欢的行头了,觉得它们不好看,不精致,不能体现出她的优势——王大爷吐糟,妈呀,就你那水桶腰,老褶子脸,还有优势哩。

王大娘才不在乎自家老头子的评价呢,用日后的话说就是人家王大娘也是有观众基础的,也是有粉丝捧场的,才不把自家死老头的话放在心上呢。</dd>

还有那份受人关注的成就感。

观众们不是白当的,他们会聚在一起议论,哪个老头的动作干净漂亮,哪个老太太的扮相好看,哪个老头的行头有意思,哪个老太太的扭得够味……

长年围观下来,这些老头老太太也有一些老粉丝儿,会聚在一起品评今天的表演如何如何,会向加入的观众们传授欣赏的诀窍,还会在中场休息的时候,围着喜欢的“老角儿”们说说话,扯扯家常。如果哪天,哪位老头老太太们没来,观众们还要问一问,那谁谁今儿怎么没来?什么有病啦?哎哟,啥病啊?感冒啊,那还行,我就说他体格一向挺好的。唉,这上了岁数啊,就怕听说谁有病有灾的……

这些平日里看着普普通通,貌不惊人的老头老太太们当他们一穿上自己那身其实并不漂亮,甚至很有些俗艳的行头时,你往往会发现,他们整个人的精神气都变了,佝偻腰背忽然间就挺拔了起来,即使擦了厚厚的脂粉依旧遮掩不住皱纹的脸庞也像是被抹去了许多岁月的痕迹,浑浊的眼睛一下子清亮有神起来,顾盼而神飞,一举手,一投足都充满了气场和神采,恍然间,似乎所有的目光都因着他们而牵引,而转动,所有的灯火都为他们而点燃,而明亮,那一瞬间,天地对他们来说都消失不见,只有这一方逼仄而简陋的舞台,而这方面舞台因他们的心而变得无限的广大,他们是如此的喜悦,又是如此的投入。

除了以上这两点之外,对于这些老头老太太来说,健身,成就感之外,他们还通过这种方式来抒解和释放压力,随着热情欢快的鼓乐,扭出一身的热汗,很多烦心事,仿佛都随着那些汗水而蒸发不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